• 新华网:公务员辞职创业岂能超“国民待遇”?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0-2 6:33:06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昆明市人事局支持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9月26日已通过审批并将于近日下发,今后昆明市市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业,不仅将保留编制、职级3年,保留工资待遇1年,创业不成还可“打道回府”;此外,公务员自愿辞职创业,除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5年基本工资的辞职金外,最高可获奖20万元。(9月27日《春城晚报》)
      
      其实,鼓励公职人员辞职创业并不是新鲜事,应该承认,对辞职创业的公职人员给予必要经济补偿,对于调动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理流动有一定的好处。
    但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创业,给予辞职公务员巨额补偿不仅于法无据,而且有悖社会公平。
      
      国家公务员掌握着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其职责就是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表面上看,公务员辞职以后,不再掌握公共资源与公共权力,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长期的公务员身份也让公务员拥有其他创业者无法比拟的人脉关系(如果创业领域与原工作领域直接相关,拥有权力的公务员刚辞职不久,这种人脉资源优势更明显)。更何况,《国家公务员法》第102条明文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所以,地方政府在力推公务员辞职创业时,不能忽视这些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违背法律规定的因素。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与政府的角色定位来看,政府本应该为所有创业者营造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与氛围。而政府对公务员创业大开绿灯,给予辞职创业公务员大量补偿的“超国民待遇”,对广大纳税人与其他创业者来说,明显不公平。
      
      从另一个角度看,地方政府给予公务员巨额辞职补偿,力推全民创业,即使可以暂时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为地方政府制造政绩指标,也未必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公务员带着庞大的官场人脉关系下海创业,容易耗费更多的社会资源与公共权力资源,导致权力寻租、官商勾结,破坏市场平等竞争的公平秩序,挤压其他创业者的发展空间。
      
      政府在鼓励公务员创业时,必须把握一个底线,即优惠政策不能违背法律,不能破坏社会公平。如果政府在制定创业政策时,依法对公务员辞职创业的时间与行业限制做出界定,对各类人员辞职创业做出公平的制度安排,恐怕就能有效消除各种疑虑的声音。
    [稿源:新华网]
    [作者:叶祝颐]
     

 
版权说明:
  • 1、 中国创业投资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中国创业投资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中国创业投资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中国创业投资网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中国创业投资网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中国创业投资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中国创业投资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中国创业投资网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