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握“政策效应”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9-2-25 9:58:08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今年9月14日,中国股市的政策效应再次显效,上证综指在5个交易日内上涨200点,许多个股连续涨停,让众多投资者措手不及。政策市的再呈神威使人们感觉到,如何把握政策市的特征和操作方法实在是太为重要。据对数次政策救市的观察和与业内人士的探讨,要成为政策市的赢家需掌握八种方法。

      一是逆行法。政策刚开始有救市倾向时,万不可大量介入,而要大肆减仓。一般政府不会轻易救市,总是希望置身“市”外,当股市出现较大下跌并可能产生一定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时,政府开始出台政策托市,但又希望不要做得太明显,所以刚开始时的救市政策总是较为温和的。但这种政策对于仍处跌势中的股市基本不起作用,市场也尚未理解,相反由于投资者的悲观情绪不断扩散,大盘在最后阶段还会形成更大的下跌。因此此时的操作思路应该是继续减仓。有时在大盘处于高位时,利好政策倒会成为主力出货的良机。如今年初国务院发布“九条意见”正是大盘处于高位时,之后不久大盘即展开了一轮大幅的下跌。

      二是隔岸观火法。观经济学家与股评人士的争论,争论越火,离底部越近。政策的救市一般出现在,大盘在一定阶段形成了非理性的下跌,此时既有股权分置等中长期利空未能化解所形成的下跌压力,也有短期的下跌出现技术上的严重背离和部分个股价值的严重低估。因此关于市场及股份制等理论和现实争论就非常的多,也非常激烈。由于争论双方总带有利益倾向,争论会走向白热化。政府会觉得要通过尽快的促成股市上涨来缓解矛盾。

      三是数数法。看救市政策已经出了多少,至少要有六大政策利好出现,方可出手。以发展的眼光看,政府还是希望减少对股市的直接干预,让股市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因此愈向后,在WTO开放资本市场的要求下,这种淡化政策市的愿望愈强烈。所以开始开出来的政策药方总是偏轻,市场也在惯性等因素的作用下继续下跌,后来政策会有连续的组合拳和猛药,此时的股市已是非涨不可了。如5.19行情是在连续多个利好之后才得以形成。本次“9.14”行情更是在政府的“七道金牌”下才一飞而起。

      四是绝处逢生法。只有在大盘跌破被众多人士认为牢不可破的底部,并在市场普遍绝望时,方会有大的行情产生。如果在被多数人认可的底部获得支撑,在现有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下,不会有大的政策行情出现。如上证综指1300点是1999年以来多年形成的市场底部,也被市场公认为是牢不可破的铁底,更被看作是政策底,于是许多人在此处纷纷抢进,结果1300点却在数日内被击穿,更是直达1259点。而此时许多人却重又陷入悲观,千点论再次抬头。但是1259点后的第二天,大盘却绝处逢生,展开猛烈的上涨。

      五是比急法。股民套牢固然很急,但比你急有的人大有人在:新股跌破发行价,企业无法融资,要上市的企业比你急。融资规模大减,政府比你急。因此在新股连破发行价后,IPO停止时,股市差不多要见底。如在“9.14”之前,23只新股跌到发行价之下,新股发行困难,连宝钢增发这国家必保的项目也因遭市场反对而暂停。于是,证监会不得不借“改革新股发行定价机制”而停止发行新股。此时股市的转机已经来临。目前上证综指再次威胁1300点,但一只新股都未能发出,因此大盘在最近时间仍然有再次反弹的机会。

      六是弃旧取新法。在你认为市场已经跌到政府忍无可忍,底部基本形成并准备介入时,千万不要选择前期的市场热点,而应在已经被市场长久抛弃,并跌幅很深的板块和个股中找机会。即使在现在也不可死抱所谓价值投资的个股不放,至少应在主力介入不深的新成长股中寻找投资对象。如2003年底,基金发动行情选择的热点并不是券商等前期看好并重仓的科技及重组题材的小盘股,而是一直被市场冷落的钢铁、汽车、石化等大盘股。本次行情的热点则又从大盘股转到了经历较长时间下跌的软件、网络、纺织等板块。行情的发动者之所以如此操作,是因为前期热点的筹码集中于机构手中,不仅收集成本高,而且会有解套盘的压力。

      七是倒逼法。如果你是握有重金的机构投资者者、或超级大户,不妨通过媒体或官员,甚至在低位砸盘,逼迫政府连续出台政策救市。如本轮行情上涨前,大资金不仅1300点附近故意砸盘,而且引导舆论夸大所谓政府不救市的言论等,最后迫使政府不得不出台连续性的利好政策。

      八是游击法。毕竟政策市不会长久,政府也一再表态要让政策逐步淡出股市,除非万不得已,不要救市,因此政策市会越来越成为短期行情。而且在股权分置问题尚未解决、A股与H股仍有较大价差、公司治理状况未能有效改善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牛市。因此做政策市行情,千万不能过于恋战,既不能把大盘的上涨看得太高,也不能在固定的几个板块上沉湎过久。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是对付政策市行情的最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