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钱的坏脾气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9-7-21 10:54:42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权证一出来,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创新,一会儿创设一会儿注销,一时间眼花缭乱。笔者从权证联想到古代的铜钱,铜钱的故事不少,脾气不小,颇有些启示。

      汉朝初年,铜钱是可以私铸的,最有名的就是汉文帝时期的邓通。邓通本来是皇家游艇上的船员,很受汉文帝宠爱,就因为有个人预言邓通“当贫饿死”,汉文帝干脆赐严道铜山给他,准许他自行铸钱。掌握了印钞机,还能不富?转眼间,邓通就富甲天下。而邓通两个字也成了富翁的代名词,一说某某有“邓通之富”,就是说此人的家底能进福布斯了。

      后来,汉文帝患病痈,邓通自告奋勇为皇上吸吮疮口,汉文帝大为感动,头脑一热居然让太子也效仿邓通,太子“面有难色”,从此跟邓通结了扣儿。等太子成了汉景帝,立刻抄了邓通的家,邓通沦落街头,贫饿而死。最终还是没逃脱算命的铁嘴儿。当然,邓通的亿万家私也就到了汉景帝的口袋里。说起来,邓通等于替汉景帝白忙活了一辈子。

      即使抛开与景帝的个人恩怨,邓通仍是注定要死的,试想,当皇上的乐子就是既征税又花钱,而邓通却能独立于朝廷去发行货币,这岂是皇帝能容忍的?既然私自铸钱,自然多多益善,这就把财政、税收、货币一大堆制度弄得乱七八糟,也埋下了西汉衰落的伏笔。等到王莽新朝的五铢钱,那就不是铸钱,而是抢钱了:一个比五文钱略重的铜板居然可当钱五千文,王莽新朝焉能不玩儿完?

      货币一旦由私人创设,势必引起赤裸裸的掠夺。比如蒋家王朝的法币、金圆券,买一个烧饼要三五百万元,动辄花钱就几个亿,已经和冥币差不多了。

      货币不能私自创设,能不能私自注销呢?更不能。真要那样,一样出事儿。

      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人私下收集铜钱,重新熔铸成铜器来牟取暴利,结果造成铜贵银贱,老百姓遭受了严重的盘剥。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一两银子当铜钱两千文,但由于铜贵银贱,市场上一两银子只值七八百文。纳捐要交银子,但升斗小民只有铜钱。哪来的银子?只能按一两银子两千文来交铜钱纳捐,贪官污吏们再把收来的铜钱按照七八百文换成银子交给朝廷,凭空多出来的一两半银子,就入了私囊。这就是为什么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虽然康熙祭告天地,发誓“永不加赋”,但仅因为铜贵银贱,老百姓税负还是增加了一倍多。

      雍正皇帝的时候开始清除弊端,铜钱成分是铜八铅二,加了这两成铅,铜钱就不能用来熔铸铜器了。样子虽粗糙些,但为老百姓减负挺见成效。

      不料乾隆皇帝又变回去了。乾隆好大喜功,好吹牛,自夸是十全老人,喜欢在名人字画上盖戳子。喜欢做表面文章的皇帝总喜欢黄澄澄亮晶晶的乾隆通宝,于是那两成铅又不加了,结果铜又贵了,老百姓的脖子又勒紧了。所以,乾隆朝贪官最多,老百姓最苦,国库最穷,这和铜贵银贱有很大的关系,大清朝衰败的种子从乾隆朝就种下了。咱们想想,和糰家产九亿两,相当于朝廷九年的财政收入,岂是靠贪污腐败能攒起来的?主要是铜贵银贱。

      铜钱里的学问不算小,从铜钱到票证,从创设到注销,有规律,有规矩,不能由着性子来。古今中外,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