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分析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7 23:04: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wangfa123)
  •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至关重要。而资金短缺却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是目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难于突破的“瓶颈”。

      从广义上说,中小企业一般是指国家确认为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渐提升。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经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有1000万余家,与工业经济总量相比,企业数占90%,产值占60%,利税占40%,提供就业机会占75%。而正是这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新鲜血液的中小企业却面临着资金短缺,无法做大做强的困境。
      
      一、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

      所谓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把分散主体的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信贷方式贷给资金需求者的融资方式,借助的方式主要是存贷款。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一直就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偏弱

      近年来,我国经济各部门对资金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国家有限的资金要确保特大型、大型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贷款投入则相对不多。

      (二)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

      相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目前许多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效益观念日趋增强。而当前,大部分效益好、还贷能力有保障的中小型企业,己经被国有大银行抢占,留给中小金融机构的优良客户相对较少,因此,许多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够,把信贷资金逐渐转向其它领域。

      (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偏低

      金融机构除对中小企业信贷这一品种以外,其它服务也不够。一是对中小企业金融促销不足。二是提供的金融产品不足。三是不重视中介服务,国有商业银行许多基层机构很少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信息、政策咨询等中介服务。

      二、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国家层面、银行层面和中小企业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国家层面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现阶段我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仍然存在偏见。如我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但中小企业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很难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从而导致许多企业被迫采取买壳上市的方式来实现资本市场融资,而这种融资方式成本极高,使企业一上市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二)从银行层面分析

      1、大银行盲目“抓大放小”

      由于中小企业单笔借款数额小、笔数多,且手续繁琐,对银行的收益贡献不大。因此各大国有商业银行都转向经营批发业务,重点支持自然垄断行业和大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比大企业要苛刻得多,而且倾向于给中小企业短期贷款。

      2、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了信用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在融资问题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如在工商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上,“经营实力”这一指标占15分,占到了总评分的18.75%。而中小企业无论从资本总额还是资产总额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信用等级评定中处于不利地位。

      3、抵押担保难

      在我国,为了贷款安全,银行开始在新增贷款中减少信用贷款比例,而增加抵押和担保贷款的比重。从理论上说,有多种资产可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如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等。但银行偏好以房地产为抵押,一方面是因为资产交易市场不够发达,另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缺乏对其他资产如存货、应收账款的定价能力。总的来讲我国中小企业通过抵押来获得贷款是相当困难的。

      (三)从中小企业层面分析

      1、总体组织水平、产业水平低下

      长期的部门和条块分割造成各地区、各部门产业结构趋同,中小企业大多数直接生产面向最终消费市场的产品。如此,各企业间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化分工明确的高效的社会大工业。使银行无法借助完整的企业组织链条来发挥融通资金的作用,导致社会信用资源紧张。

      2、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方式陈旧,决策过于盲目。不少企业经营者还未树立新的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导致企业在发展上要么“小农意识”浓厚,经营过于保守;要么“冒进投机”,经营过于激进,结果失误频频。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上述问题,银行很难对其增加贷款,因为一旦审查不严,就会给银行带来损失。这就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突破的瓶颈。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体举措

      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是必要的,但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最基本、核心的一环。

      (一)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通过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建立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良好的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推动我国信用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信用担保机构主要由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组成。对于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主要管理内容是:设定进入门槛;监管资本金的运作;定期评级等。对政策性担保机构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游戏规则”,使各地担保机构按照统一规范开展业务。

      (二)政府加强扶持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重要内容。我国近几年来对中小企业的立法非常重视,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立法仍不够完善,主要问题在于对于受到的所有制歧视,没有明确的法律予以保护。同时要加快制定《反垄断法》以及与风险投资管理相关的法律,从而保证中小企业可以和大中型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使中小企业也可以享受融资的便利。

      2、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商业银行

      我国金融体系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信贷份额占总量的70%以上,信贷投向基本是国有大型企业。而我国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最近20年,我国小型企业增加了20倍,而小型金融机构仅增加了2倍,所能提供的信贷份额只相当于信贷总额的30%,信贷规模和金融机构数量与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极不相称。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一步,也是调整和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必由之路。

      (三)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在我国,由于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在融资上难以获得比较充分的金融支持。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国的中小企业评级制度,以保证以市场为基础的契约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关系模式顺利建立。信用等级评定标准重点应放在以下几项上:“领导者素质”,“经营效益”,“信誉状况”,同时商业银行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协作。

      2、积极进行贷款业务创新

      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品是银行缓解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本方法。但对中小企业来讲,它们大多没有可作抵押的房地产。即使一些企业有可用于抵押的房地产,但也通常会将其用作长期贷款的抵押品。这样,在申请短期贷款时,很多中小企业便无力提供多余的房地产用作抵押品了。因此应积极灵活地利用现有的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代收代付等各项优质服务。

      (四)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

      1、树立信用意识,提高企业资信度

      一要遵循诚信实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二要依法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杜绝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三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保证按期如数偿还贷款,树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良好信用形象。

      2、建立灵活有效的组织制度

      中小企业组织制度的选择,可以是多样的、灵活的。从企业外部的组织形式来看,可以建立紧密的企业集团,也可以建立松散的以专业化协作为中心的合作生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