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学贷款不仅是贷款 还是诚信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8 7:56: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oiojisldf)
  • 助学贷款圆了贫困学生的大学梦,也开始呈现出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从7月开始,22岁的赵应宏将要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还上人生的第一笔贷款。过去4年里,靠着中国银行提供的2.4万元学费贷款和所获得的多项国家奖学金,这个家境贫寒的东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才圆了大学梦。自1999年以来,像他这样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已经超过436万人,累计金额达407.3亿元。现在,全国11%的高校学生,15%的中央部属院校学生是在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下走进大学校门的,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费用的重要来源。

    助学VS贷款
        助学贷款的核心是“助学”,而不是“贷款”。可在推行之初,商业银行的“逐利”和国家助学贷款的“助学”就产生了冲突——助学贷款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银行自然“敬而远之”。这一矛盾始终成为助学贷款的最大障碍,从1999年到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累计资助学生只有几十万,远未达到最初设计的政策目标。
        2004年,国家对助学贷款制度设计进行了重大调整:学生在校期间免交贷款利息;还贷期限由4年延长至6年。通过招标选择贷款经办行;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以弥补商业银行的利益和风险。自此之后,助学贷款迅速发展。

    诚信课堂
        其实,对学生们来说,助学贷款不仅仅只是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更是他们人生的第一笔信用记录。多所高校这种信用教育当做贷款学生的必修课。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在贷款前后,都会请银行的工作人员来为同学们进行诚信教育,介绍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讲解各种案例,还组织“诚信考试”、“诚信漫画”进行宣传。学校也会监督每一笔贷款的使用。辅导员定期与贷款学生进行谈话,并由班级同学、辅导员和学校其他部门根据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填写鉴定表,决定是否继续发放贷款。
        北大学校长助理王义秋表示,对于贷款的学生,他们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法律制裁,或者受到警告处分,或者成绩明显下降,多门挂课,考试作弊等,他们都会通知银行,暂缓发放贷款或者停止贷款。
        这种诚信教育的结果决定了贷款的命运。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助学贷款实行多年来,各学校违约率表现出较大差异。有的学校违约率几乎为零,而有的学校却达到20%以上。

    放出的不仅仅是贷款
        在各个学校的诚信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中行国家助学贷款专职客户经理们的身影。每年“五一”过后,“十一”前后,他们会被学生的资料“淹没”,“两千多笔借款的材料,要在一周的时间内看完;几千本合同有好几米高,光盖章就得一周。”这正是助学贷款的特点:时间紧、数量大、收益小。对每个贫困学生来说,四年两万多元的贷款意义重大;但对一个资产上万亿的国有大银行来说,每笔仅为几千元的信贷却不值一提,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过,中国银行却在2004年成为了中央部署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的独家经办银行。到2009年1月,已向91.5万名学生发放116.71亿元贷款。
        “商业银行从国家助学贷款得到的收益很小,但能看到学生们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是最欣慰的事,也是最大收益。”中行辽宁省分行行长王建宏说。他们将这看成是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之一。或许眼前的收益很小,但是中行更看重的一方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对于品牌的传播,培养以后的潜在客户,以及银行和高校之间通过助学贷款延伸出的其他服务。“我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战略应该是先做学生助学贷款,再做公司贷款置换,最后全力争取高校资源,深化为全面的银校合作。”王建宏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
        2009年1月,在中国银行董事长肖刚和辽宁省副省长鲁昕的推动下,中国银行总行与辽宁省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银校合作从单一的高校个人助学贷款业务延伸到与学校的全面合作,将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扩展到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