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度李一男:华为技术天才与百度的双向选择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22:31: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xiaomeizi99) -
百度新任CTO李一男10月6日,百度宣布任命前华为公司副总裁、首席电信科学家李一男为公司首席技术官。 无疑,这位27岁即成为华为副总裁的技术天才在让业内媒体兴奋了十年之后,这一次,他带给它们的想象空间更大了。
少年
李一男,1970年出生,湖南长沙人。
1985年,15岁的他考入当时的华中工学院少年班。湖北武汉的华中工学院创办于1953年,1988年1月升级为华中理工大学,到2000年5月与同济医科大学等院校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
少年班自1978年始于中国科技大学,1985年,全国12所高校,包括北大、清华、北师大,也包括华中工学院开办了少年班。华中工学院的录取标准为:智商在130左右,年龄在15周岁以下的初高中在校学生。首批是23人。
本科毕业后,李一男继续在光学系读研究生,第二年的时候到华为实习,过程中给任正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华为处于初创期,员工不过一百多人。毕业后,据说李一男原本还是希望出国留学,但是签证上有些问题。此时,华为通过学校老师找到他。于是,1993年6月,李一男加入了华为。
加入了华为后,李一男很快就投入到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中,这一项目对华为的意义十分重大。到1998年,C&C08交换机全年销量达到1070万端口,成为国内最热销的程控交换机。
伴随C&C08交换机取得的巨大市场成功。1996年,27岁的李一男被任命为华为的常务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部的总裁。
此后,李一男主持开发了光网络、GSM、智能网等一系列产品,支持了华为在这一阶段高速的发展。事实上,华为在这一阶段逐渐成为包括交换、传输、无线、数据、业务软件在内的综合电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除去天赋之外,任正非对李一男超乎寻常的欣赏和信任也是一个方面。员工甚至在背后叫李一男为“任正非的干儿子”。公司上下逐渐形成共识,李一男将是任正非的接班人。
于是当2000年李一男表示要“内部创业”的时候,周围人都感到太大的反差。
事后媒体列举了一些状况。其中之一是,李一男出任中央研究部总裁之后,之前的上级郑宝用被任命为华为产品战略规划办公室主任,郑宝用同样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光学系。本来任正非希望两个部门,一个具体开发,一个前瞻规划,可以共同把握好华为的技术方向,但是两人在观点上存在一些分歧。事后任正非承认当时没有妥善协调两人的关系,并且作了自我检讨。
此外,1998年,在技术部门得心应手的李一男被调到产品部。之后又先后担任安圣电气总裁和华为美国研究所所长。任正非的立意应该是,希望他熟悉更多部门,而李一男这边可能有了赋闲的感觉。
但是“内部创业”这个概念还是源于任正非自己,任正非当时设想,可以将一些业务外包给华为创业元老,而华为自身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
在挽留无果之后,2000年12月27日任正非率公司所有总监级以上经理,在深圳五洲宾馆为李一男举行了欢送大会。席间李一男宣读了个人创业声明:当我把这个想法向任总和孙总表露后得到了两位老总的理解,他们充分地尊重我的个人选择,尤其感激的是任总以宽大的心襟明确地支持我不成熟的内部创业想法并给与了鼓励,当时感到的是一股暖流涌进了心中。
港湾
李一男和华为的股权结算是价值1000多万元的设备。凭借这笔原始资金,李一男在北京创办了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事实上,李一男在创业声明提到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华为目前在数据通信领域上是一个相对薄弱点……如果自己可以内部创业的话,一方面可以在一个小公司中比较自由地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内部创业公司的发展随着华为的发展同步发展。
港湾最初的业务是代理华为的路由器及数据通讯产品。之后,李一男希望立足于宽带系统的接入设备DSLAM,逐渐展开,最终实现提供基于IP技术的全业务解决方案。
问题在于,随后港湾开始涉足路由器业务。港湾与另一华为前员工合资组建丹羽公司,开发低端路由器。接下来,又收购了开发高端路由器的创业公司欧巴德。这样一来,港湾就走到了华为的对立面。
IP技术和光通信正在不断融合。之前曾经在华为负责产品开发的副总裁黄耀旭创办了深圳钧天科技公司,拥有众多专利及入网许可证。2003年港湾与UT斯达康展开了竞购,并最终在2003年12月底收购钧天。这就更进一步触及到华为的核心业务。
港湾已经获得了三轮计98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港湾的员工超过了1800人,无疑多数来自华为。且公司收入迅速增长,2004年销售目标定在了20亿元。任正非不但认识到港湾的潜在威胁,并且根本是怒不可遏。毫无疑问,他同李一男之前良好的关系也受到了损害,其中的情感跌宕,外部人士理解却不能真正读懂。
正处于第一次“冬天”的华为被迅速调动起来,成立了外界所谓的“打港办”。对港湾参与的项目,华为每单必争,甚至采取免费赠送的手段。之后,华为又提出多项知识产权争议。港湾的发展势头迅速放缓,随后急转直下。
曾经担任过华为副总裁的李玉琢回忆,他曾经劝说李一男:“数据通信设备只是华为的一小部分,对你却是全部,你赌不起。不如向任总服一下软,和解一下,你去说不方便,我去替你说。”李一南也是一个倔强的人,他谢绝了我的好意。
就当时华为与港湾的竞争,任正非事后将矛盾归咎于风险投资:“当然真正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在美国的IT泡沫破灭中惨败后,转向中国,以挖空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来摆脱他们的困境。”
2006年6月6日,港湾网络与华为联合宣布,就港湾网络转让部分资产、业务及部分人员给华为达成意向协议书并签署谅解备忘录。业内估计,随后的整合中,华为支付了近5000万美元的现金,及调拨了大量资产。
2006年9月,李一男重新回到深圳坂田华为公司总部,出任“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工号:59056。2007年年末再次传出传闻,李一男将再度离开华为创业,创业的方向不再与华为主业有冲突,是电信设备测试仪器仪表领域。不过,12月末,华为公司发出内部公告,任命李一男为华为终端公司副总裁。
需求
10月6日,李彦宏向公司员工发送的李一男任命邮件被曝光,其中写道:
27岁成为华为公司副总裁并管理超过5000人规模的团队……李一男先生有着丰富的大规模技术团队管理经验,他不仅是一位电信基础设施领域的顶级专家,对互联网领域的产品和技术趋势也有着很好的领悟力和深刻的洞见。“我相信,李一男先生的加盟,必将带领百度的产品技术团队攀上新的高峰。”
当谈到华为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庞大的研发预算和人数众多的开发团队。它的迅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效率的研发能力。
根据《商业周刊》的相关报道,华为2006年收入达到110亿美元(应当是合同销售额),其中10%投入到了技术研发中,公司6万名员工中48%参与了研发工作。虽然同期思科的研发费用超过了40亿美元,但是报道中援引华为首席营销官徐直军的话称,“中国劳动力成本仅为欧洲或美国的六分之一,这意味着我们花11亿美元就相当于竞争对手的40亿至50亿美元。”
而到2007年华为收入为125.6亿美元(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同比增加48%,超越北电网络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厂商。换句话说,目前华为的开发规模,就全球范围商业公司来说,也属于屈指可数的几家之一。
管理工程师和管理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不同,从1997年开始,华为从IBM、Towers Perrin韬睿咨询、The Hay Group合益咨询、PricewaterhouseCoppers普华永道以及Fraunhofer-Gesellschaft弗劳恩霍夫协会,引入了流程变革、员工股权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各个方面的外部咨询。
无论是百度或者Google已经不再是凭借几名技术天才对技术方向的驾驭力,而逐渐过渡到依靠规模开发来驱动业务,这同微软的发展是类似的,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公司需要更多吸收电信业的经验。
虽然使用者会将Google视为一家媒体公司,Google自己却未必是那么定义的,2008年3月Google参与了700MHz无线频段拍卖,虽然Verizon成为最大赢家,Google最后退出了角逐,但是Google赢得网络开放的话语权。
Google涉足的手机业务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移动运营商T-Mobile表示,首款安装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预售数量已达150万部。
互联网实际上是一项电信应用,看具体应用的规模,大规模的应用对应了对电信业务的理解。
2007年年末的一条新闻:百度与华为宣布组建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推动面向未来的新技术,为适应下一代互联网及搜索应用环境进行储备。百度首席科学家威廉-张表示: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流量和内容的增长,百度至少每年需要提高三倍的服务能力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据《民营经济报》的报道,百度的部分系统及数据库,将陆续在实验室中进行测试。除了共建联合实验室,百度近期还计划与华为在3G、通信服务方面达成多种形式的合作。
相关人士
任命邮件中写道:即日起公司首席科学家Dr. William Chang、产品副总裁俞军、高级技术总监郭眈、高级技术总监崔珊珊,向李一男先生汇报工作,李一男向我汇报。
实际上在任命李一男的当天还同时有两个相关任命:之前担任51.com的技术副总裁,负责51.com技术团队管理的邵辉,加入百度,就任系统部技术总监,他向高级总监崔珊珊汇报。一直在百度工作的陈韫敏升为技术部副总监,全面负责垂直搜索部,知识搜索部和社区搜索部的管理工作,她向高级技术总监郭眈汇报工作。
首席科学家Dr. William Chang威廉-张,或者张以纬,出生于台湾,美籍华人。
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数学系,之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威廉-张曾担任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的CTO,迪斯尼入股Infoseek后,推出Go Network,威廉-张出任Go Network的战略副总裁。
作为早期知名的搜索引擎,1995年12月Infoseek与Netscape达成战略合作,Netscape浏览器上的搜索按钮默认Infoseek的搜索服务。
1996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中,李彦宏与Infoseek的威廉-张作了深入交流。由于威廉-张此后被提升为公司CTO,基于这个变化,威廉-张需要找到一个人来接替他原来的位置。无疑,李彦宏就是他要找的人。在威廉-张的说服下,李彦宏来到硅谷,进入了Infoseek,出任主任工程师。
李彦宏在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中加入了超链分析,使Infoseek成为最早采用超链分析的搜索引擎。
2006年12月6日,百度宣布任命威廉-张博士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威廉-张表示,百度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公司之一,他本人也非常期待能领导公司的技术团队,为百度的产品和技术创新做出贡献。
此前有传闻说,威廉-张将出任百度CTO,以填补CTO刘建国离开后的空缺,但是百度予以否认。
加入百度之前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副教授的刘建国,于2000年1月加入百度,实际上他是百度第一位员工,并在2000年8月被任命为百度技术副总裁,管理工程师团队。2006年2月被任命为百度首席技术官。
李彦宏对他的评价是,“他领导创建的百度技术团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最优秀的技术团队,也是世界互联网领域最优秀的技术团队之一。”不过他之后离开百度创办了生活搜索爱帮网。
李一男的任命宣布后,网上出现了关于威廉-张的帖子,绘声绘色:威廉-张没有多大的权利欲,也不想被太多的其他事情烦,只想专心做技术,所以当时威廉张回绝了李彦宏让他当CTO的提议。不过,文人相轻,最起码在搜索领域,威廉张认为,如果自己排老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10月11日威廉-张对此作出回应,称造谣的人很有想象力。“但了解我的人绝对不会相信。”同时强调,“我完全欢迎并支持一男,很高兴有位优秀合作伙伴一起把百度推向未来。”
回望华为
2006年6月据《IT经理世界》报道,李一男当年年初,在给港湾部分员工的邮件中写道,“我从来没有被指定为(华为)接班人,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承诺。”
媒体传,华为在收购港湾的时候,应该对李一男有两年的锁定期,如今两年锁定期已满,李一男自然就离开了华为。
有一个故事,说李一男还是华为实习生的时候,便有机会主持一项具体开发,为此任正非花了20万美元进口了一套设备,当时对华为来说,20万美元绝对不轻松,不过此后,这一项目因为市场原因夭折,20万美元也打了水漂。
李一男多少有些不安,但是任正非对李一男的欣赏一如从前,就任正非的角度看,研究开发遇到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从中获得经验。
媒体反复强调的是,李一男加入华为后,两天即升任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成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及中央研究部总裁。到30岁创业的时候,他已经在华为副总裁的位置上三年了。
如果一个人第一份工作,就能融入公司,作出成绩,并且成绩受到充分肯定,那么他与公司间相互的默契是很高的。
另一个故事说,一个内部聚会,有一个员工上来给领导逐一敬酒,李一男推说身体不适不喝,这名略带醉意的员工执意要李一男喝,于是他火气一下子上来了,大骂这名员工,随后转身离去。这个故事往往被总结为,李一男年轻气盛,技术天才的同时缺乏对人情世故的把握。但是历经变化之后,这些并非是很难改变的事情。
2006年6月6日,李一男在给港湾网络员工发的邮件中,写道,“公司在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由于管理层,尤其是我本人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内部的管理上都存在很多不足,错失了企业发展的机遇,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对此也感到深深的自责。”
李一男创办港湾最后同华为竞争,当然从一个方面说,任正非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事后任正非说:“你们走的时候,华为是十分虚弱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包括内部许多人,仿效你们推动公司的分裂……”但是,从一方面,李一男确实展现了独立驾驭企业的能力。
据说李一男重新回到华为上班的第一天,因为是透明的玻璃开间,办公室外就聚集了前来“参观”的同事,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李一男不胜其烦,最后将办公室的玻璃换成了不透明的毛玻璃。这一形象之下,接任之说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但是如果,李一男在一个新的环境下,一个新的但是又相关的领域作出令人瞩目的成绩,那么未来存在诸多的可能,包括再回华为。
华为2008年合同销售额预计将继续增长44%。换句话说,这家《财富》(中文版)2008年度“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将顺利进入《财富》500强的行列。这是一个相当大,并且富于吸引力的平台。
结语
李一男实际上经历了一种浓缩的人生,用数年的时间完成其他人一辈子的经历,有关他的创业有很多解读,当然一件事情其实有很多因素,但是无疑,决定性的是当事人的性格。
现在他又在经历一种跨越,从电信设备企业到互联网公司,并且两家公司都涉及了产业的前沿,当然,他现在只有38岁,未来还会有很多可能。其实,也给我们以启迪。
· 胡美强:离乡创业也辉煌
· 施正荣用太阳赚钱
· 80后男生,只做手工绣花鞋生意
· 大学生老板开6间店
· 90后留学生悉尼成功创业
· 身家40亿 10年蜕变75亿连锁大亨
· 体坛大亨郁知非的沉浮录
· 蔡文胜:中国站长之王是如何炼成的
· 梁明道:创业需要“先行一步”
· 刘渊:一个80后不寻常的两次创业
|
|